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应尽快建立小杂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格局
 

应尽快建立小杂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格局

来源:忻州市农业信息网  |   作者:闫建英   |  发布日期: 2006-01-02   |  阅读次数:3607次

           年初,我们就忻州市小杂粮的生产情况在部分县(市)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查了解,并结合目前全市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现阶段制约小杂粮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建立小杂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格局的几点建议。
        一、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  忻州市的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且种植面积也较大,是全省杂粮主产区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近年来,种植面积达350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 60%以上,年总产量在3亿公斤以上,是粮食总产的2/5。据了解:忻州市有4大类18种杂粮品种。由于这几年传统小杂粮身价一路攀升,市场潜力很大,为小杂粮生产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忻州市目前小杂粮的生产情况,要想提升小杂粮的质量、品位、产量等还存在着如下一些制约因素。
        第一,小杂粮种植十分分散,不利于规模生产。我市小杂粮种植大多在旱坡、高寒、山丘、土壤贫瘠的区域,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差,影响小杂粮生产的规模效益及小杂粮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农业基础脆弱,生产手段落后。由于我市的小杂粮产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所在县,而这些县的经济及农业生产条件都相对较差。据了解,在一些乡村至今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为零,除有少数乡村是用小四轮或手扶车耕种地、三轮车运输外,绝大部分乡村的小杂粮生产仍停留在以人畜力耕作为主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生产格局,严重影响着小杂粮优势的发挥。  目前全市用于杂粮种植的畜力播种机875台,机引播种机185台,铺膜机械463台(件),年播种作业面积仅有80多万亩,不足杂粮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第三,农机与农艺不配套,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较低。虽然近年来农业部门针对小杂粮品种杂、乱、劣等特点,在挖掘保护传统种子资源基础上,积极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如晋谷21号、金谷2401和“余三”谷种;晋燕2号莜麦、英国红芸豆、中绿1号、中绿2号、绿豆新品种;脱毒马铃薯、夏波蒂等马铃薯新品种。并推广地膜杂粮膜侧沟种法、间作套种立体技术、配套施肥等一系列小杂粮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但由于与其相配套的农业新机具(如精少量播种机、化肥深施机械、复式铺膜机、秸秆还田机等)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村各类机具配置很少,有的还是空白。使小杂粮生产达不到农艺要求,优良品种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各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四,加工滞后,促销不力,不适应高效农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以我市目前杂粮的加工现状看,无论加工企业的规模大小,加工手段先进与落后,效益的好坏都还是局限在当地传统的名特产品的本身价值上,科技含量或附加值并不大,竞争依然是产地的自然优势和成本比较。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五寨“雪龙”公司、定襄县纪元实业有限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不能满负荷运转,又不能加大销售成本促销增收。现代企业产品的加工成本、加工利润、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都是有一定合理比例和标准的,多数加工企业都承认促销不力、投入不大而影响市场占有率。
        二、对建立我市小杂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格局的几点建议
        1、尽快制定配套政策,适当增加农机科技投入。
        由于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是一个集种植、收获、运输加工、转化、销售为一体的机械化生产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因此我市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扶持,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管理,加大农机科技投入,这是实现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建议在粮专资金和发展基金及各级财政支农资金中,适当增加农机化项目的投资比例,扶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引进和推广适用小杂粮抗旱保墒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及加工机械等,使其先进高效的农艺措施得到可靠应用,取得明显的节本增效优势。
         2、加大农机技术推广及应用力度,促进小杂粮产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
      要使我市小杂粮这一特色产品尽快变成优势产品,名牌产品,成为当地真正的支柱产业,就必须使小杂粮生产走区域化部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之路。小杂粮生产的产量、质量主要靠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才能明显提高。但要改变目前小杂粮粗放经营的格局,实现专业化生产,农机化技术应放在首位。只有通过机械作业及农机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提高小杂粮的生产手段,改善生产条件,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使种、肥、水、秸秆等资源实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在节本的同时,既增产又增收。所以小杂粮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农机化的发展及应用,同时搞好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
       建议根据忻州注杂粮资源和比较优势,确立忻州市小杂粮机械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即:一是在原平、定襄等县(市)建设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为主的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示范园区;二是在五寨、五台、静乐等县建设以小型农业机械作业为主的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示范园区;三是在偏关、神池、岢岚等县建设以人畜力、半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示范园区。同时,在大力发展小杂粮生产过程中,工围绕小杂粮播种、收获、加工等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生产环节,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探索不同的机械化杂粮生产技术体系,机具配备标准和农艺流程,要在小杂粮的加工增值上有所突破,对精、深加工产品要有一个“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市小杂粮生产向着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我市小杂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新格局。
        4、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
       要从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出发,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系。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小杂粮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应吸纳农业、农机、水利、植保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小杂粮产业技术指导组,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服务功能,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小杂粮生产上的转化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全市小杂粮产业化的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